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人体不受侵害的重要措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都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比如公共厕所、电梯按钮、门把手等等。勤洗手是我们有效预防病毒的方法之一。也是护理工作永远的第一道”工序“。洗出净界,守护健康。双手怎么洗才能最放心?接下来是我们分享的“七步洗手法”,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吧!
# 01
正确洗手方法
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搓至少15秒。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手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将其关闭;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要防止手在擦干过程中再次受到污染。
# 02
七步洗手法步骤
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1.内:洗手掌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然后相互揉搓。
2.外:洗背侧指缝
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夹: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弓: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中进行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大:洗拇指
一只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立:洗指尖
弯曲一手的手指关节,指尖合拢,然后放在另一手掌中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腕:洗手腕
一只手握另一手手腕处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 03
让我们每天都问问“今天洗手了吗?”
成为上课学习和未来工作时的当天第一问
目的
护理洗手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能有效去除手部皮肤表面暂居菌,这类细菌易在操作中传播,引发感染,洗手可降低其数量,保障患者安全。其次,对于常居菌,虽无法完全清除,但洗手能减少其传播风险。再者,通过规范洗手,能降低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几率,维护自身健康。最后,良好的洗手习惯能营造安全卫生的医疗环境,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供稿:王祎飞
编辑:学校文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