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下午,我校在城院南一报告厅举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夏雪怡同学的成长报告会。她以“点点星火,终会燎原”为题,以其感人的成长故事和成长历程,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技校生破茧成蝶青春蜕变课。演讲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夏雪怡同学演讲文稿实录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二(9)班的夏雪怡,此刻,面对着大家,我既惶恐又激动。激动的是自己能这么幸运,向大家讲述我进入德中以来的改变与成长;同时也惶恐自己才智不足、经历尚浅,称不上是最优秀的榜样。所以在这次分享会上,我将重点谈谈“现在的我”比过去多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以及一些悄然生发的可以让我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每天坚持一点“量”的累积,那么“质”的改变一定会在某天发生。
中考失利,迷茫中找寻方向
回想起进入德中校园前,因为中考战略错误,考试结果败北,阴影长久挥之不去。父母失望的眼神,再加上优秀的同学们相继去到很好的高中,多重打击下,我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里躲避社交。这后面的几天里,我看完了《老人与海》的故事,心境逐渐发生了变化,因为主人公圣地亚哥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能坦然面对失败并且从中获取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无法改变结果,那我何不在“将来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上面下功夫?机缘巧合下,有亲戚告诉我有一所学校环境还不错,让我去了解一下。我忐忑地找父母商量,他们却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带我来到武汉德中城市技工学校。参观完校园,我顿时就有了重振旗鼓的冲劲,想到将来还有无限种可能,我的内心不自然地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那么来到德中以后我做了哪些事呢?以下我会分四个部分来分享我的改变过程。
第一部分:用“三色笔”开启学习反思之路
古话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新的环境当有新的气象,那势必要我改掉以前的坏习惯,纠正不良倾向与行为。记得第一节课上,我就在笔记本的扉页,用力写下“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句话。从那一刻起,我的逆袭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学习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第一次考试,如我所料一塌糊涂。网络上快速逆袭的“爽文”从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幸好我有心理预期,痛定思痛疯狂在网上寻找学习方法,看到很多网友推荐“三原色学习法”,当晚晚自习结束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向文具店买了红蓝绿三色笔。本以为找到了学习的捷径,兴冲冲地用三色笔改错题,可大概只略学了皮毛,到下一次考试,同类型的题目还是错了。这时候我就有点沮丧,好像付出了努力却收效甚微。当天躲在画室里,闷闷不乐地挑着颜料。
后来是尹老师发现了我情绪上的问题。她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看着我错题本上“计算粗心”“看错”这样空洞的反思,便拿起红笔,认真地给我示范如何积累错题:“要说‘跳步骤导致符号错误’,要像医生写病历一样具体。”从那天起,我的三色笔才真正有了灵魂。我开始用红笔标记错误原因,蓝笔写下正确解法,绿笔总结解题规律。就像那次月考,几何题全班都错了,而我的绿笔总结“遇到动点问题先画轨迹图”,让我快速找到了解题思路,成功得分。后来的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常常义务给我们上课,耐心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美术生,我常常带着炭笔溜进文化课教室。两点一线的学习中,我竟发现了文化课知识与美术之间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数学老师讲抛物线时,我联想到素描里的透视原理——灭点不就是抛物线的顶点吗?画静物结构素描时,立体几何的三视图知识也派上了用场。概率课上老师说的“随机”,让我瞬间明白了水彩晕染时颜色碰撞的奥秘。要学好专业课,更要学好作为各学科基础的语数英三科,于是我和同桌萝卜结成学习互助组,在学习上铆足劲,渐渐地,我们彼此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第二部分:夹缝中学习,平衡学业与工作
当我逐渐在学习上崭露头角获得信心,我开始探索另外的可能性——是否可以为同学们做点什么?这倒不是虚荣心作祟,而是我想把它作为勇气和技能的试炼场。班主任鼓动我积极竞选学生会干部,我立刻答应。当时教室里只有二三十人,加上评委老师,所有人的目光看向我的一瞬间,我忘记了早已烂熟于心的发言内容,差点打退堂鼓。好在老师投来鼓励的目光,我定定心神,开始了流畅地表达……后来的竞选结果出乎意料——我竞选成功了!承担了学生会的事务后,我更加忙碌,但也并没有懈怠学业,反而促使我发明了“夹缝学习法”。晚自习开完工作会,我会抓紧时间再画一会儿;午休前15分钟,专门用来整理错题,犯困的时候正好不会死磕难题;晚饭后和室友萝卜比赛画速写、补作业,输的人负责倒水。有一个月,我同时要备考期中考试和美术考试,全靠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最拼命的时候,我们连吃饭都在讨论题目。
第三部分:舞台试炼,战胜内心恐惧
成长的路上,不仅有学习的挑战,会面临各种机遇与挫折。高一学校开展纪念五四活动的时候,以前的语文老师找到我,问我敢不敢担任晚会主持人。当时的我紧张得直摇头,但老师还是把报名表塞给了我,鼓励我去尝试。面试时,我紧张得声音都在颤抖,读稿也有些卡顿,好在最后勉强通过了。为了主持好这场晚会,我又“故技重施”用三色笔做了特殊手卡:红笔标“容易读错的词”,蓝笔写流程节点,绿笔在空白处画了串小灯泡提醒自己要慢一点。第一次彩排,我举着话筒的手不停地抖,是萝卜偷偷在我手心画了颗“稳心丸”,给了我力量。真正上台那晚,聚光灯异常刺眼,可当我说出“下面让我们用掌声点燃舞台”,听到全场欢呼的那一刻,我发现手卡边沿不知何时被自己画满了√号。
然而,我也遭遇了主持生涯中最尴尬的时刻。有一次,我把“全体师生向国旗行注目礼”说成了“国旗向全体师生”,操场上瞬间爆发出一阵哄笑,我的脸瞬间红透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嘲笑我。之后连续三周,我都对周一的主持充满了恐惧。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在楼梯转角堵住我,模仿我当时的口误,笑着对我说:“现在几百人笑你都不敢面对,将来怎么面对成千上万人的舞台?”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发明了“社死转化法”:把每次口误记在红笔区,旁边画个龇牙咧嘴的表情包;用蓝笔标注正确说法;绿笔写下“就算搞砸了,地球照样转”的鼓励话语。慢慢地,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还成为了多项校园活动的主持人。
第四部分:并肩作战,友谊助力成长
“朋友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总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过去的两年里,我还要感谢我的“战友”——萝卜同学。高一时,我们两个同样要强的人相遇,一起发明了好多独特的学习方法。我们把历史大事件编成时间轴,在寝室随机抽查;互相批改数学作业,寻找对方思路里的“bug”;每次考试前夜,我们点着台灯在宿舍突击复习。我们也曾因为一道立体几何题大吵一架,互相搞些小“恶作剧”,但这些小插曲反而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每次临近考试,我们都会成为对方的小老师,彼此分享知识。这样的好友与知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稳当,走得踏实。
回顾在德中的这一年多来,我其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只要继续坚持“自我重塑”,把细节一点点落实,明天的我一定比今天的我更好!同理,任何事情一点一点地去做,星星之火也会形成燎原之势!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说我的成长感悟:“不服输”是贯穿始终的动力源泉,“探索”是寻找方法的必经之路,“互助”是携手共进的温暖力量,“反思”是不断成长的关键钥匙。同学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相信,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书写属于自己青春的华丽篇章!
谢谢大家!
演讲结束后,校长黄开福作了总结,他希望全体同学以夏雪怡同学为榜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供稿:学校文宣工作室、夏雪怡
审稿:谭江艳、黄正武、黄开福
编辑:学校文宣工作室